在2022年,国轩高科研发投入费用达到24.16亿元,同比增长107.09%。在科研投入上,国轩高科已连续4年占营收比例超过10%,在电池行业中也位居前列。4月28日凌晨,国轩高科发布了2022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营收
在2022年,国轩高科研发投入费用达到24.16亿元,同比增长107.09%。在科研投入上,国轩高科已连续4年占营收比例超过10%,在电池行业中也位居前列。
4月28日凌晨,国轩高科发布了2022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
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营收突破两百亿,为230.52亿元,同比增长122.59%;营业利润达1.99亿元,同比上升408.87%;实现净利润3.66亿元,同比上升376.03%。
在今年一季报,国轩高科营收达71.77亿元,同比增长83.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560.95万元,同比增长134.78%。
利润不高一直是国轩高科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在4月28日的媒体开放日上,国轩高科创始人、董事长李缜正面回应了这个问题:“(利润)要高点也比较简单,我就削减我们科研投入,我要协调5个亿的研发费用,我的利润不就增长5个亿。“
“但是事实还不行,因为没有技术的研究是不行的。”李缜。
国轩高科创始人、董事长李缜 图片来源:国轩高科
在2022年,国轩高科研发投入费用达到24.16亿元,同比增长107.09%。在科研投入上,国轩高科已连续4年占营收比例超过10%,在电池行业中也位居前列。
公司研发团队规模也在持续扩大,截至2022年末,研发技术人员达6267人,占比超32%;其中研发人员2578人,同比增长34.41%,硕博占比76.76%。
也是因为对研发的持续投入,国轩高科取得了一些技术的突破。其高镍三元7系电芯市场应用成功,低温铁锂材料实现全面量产;铁锂电芯和半固态三元电芯研发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104Ah铁锂电芯、储能万次循环寿命300Ah电池实现量产,成功开发零热失控电池包。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国轩高科专利申请6344项,累计授权专利4274项,技术研发水平据行业前列。
在出海业务上,国轩高科是国内最早布局海外业务的电池企业。在2022年,国轩高科海外销售收入为29.8亿元,同比增长464.76%。
国轩高科方面认为,中国锂电企业在国内“内卷”出来的能力,拿到海外市场,中国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在2022年,国轩高科海外运营、市场团队达800余人。在未来,也将持续加码海外市场。
针对数字化对锂电池行业的影响、碳酸锂价格下滑带来的冲击、出海的具体情况等问题,国轩高科的领导层与媒体在开放日上,展开了一场讨论。
以下为国轩高科领导层与媒体对话记录,全天候科技整理:
Q:国宣布高科多次提及数据科技,大数据在国轩高科是如何应用的?
工研总院院长蔡毅:现在很多最新材料研发的突破,其实是和AI、大数据密切相关的。我们上个月刚刚成立了数字工程院,原来是信息工程院的一部分,现在专门剥离出来,由这个独立的部门专门推动数字国轩的发展。
我们有很多大数据,收集了海量的、各式各样的测量数据,过去这些数据都在个人的电脑里,或者在服务器里,这是一个金矿,我们一直没有能力把这个金矿挖掘出来,随着数字分析的部门成立,他们已经开始挖掘过去的数据宝藏。
每一台设备都有成百甚至上千的数据采集,这些数据采集我们放在云里,这些数据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宝藏。我们产品送到客户手中,卖给终端使用者的时候,这些电池包都在我们密切监控之下,我们专门有一个大数据的分析团队,所有的电池包使用过程中核心的数据,我们都能远程监控。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能够预警这个电池包,比如某些电芯有压降,电池包温度过高,如果有问题,我们可以及时通知到用户。
Q:如何看待近期碳酸锂价格的波动,对今年碳酸锂价格走势有怎样的预判?这个波动对于国轩高科今年的整体毛利会有多大提升?
中国业务板块王启岁博士:去年一年大家都经受过碳酸锂之痛,从最初的5万/吨涨到12月份的60万。经过去年一年的产能释放,包括消费者的心里预期,我觉得是利好的,一方面促进我们对市场的信心,第二方面,消费者也希望回归到理性的价格,不管是消费者还是供应商。第三,回归理性的价格之后,市场是趋于比较合理的增长空间。
我们对市场的预期来看,碳酸锂下行对整车厂来说市场空间也会增大,基本上都处于联动的价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内部的管理提升、产业链资源的优势方面,对我们来说还是有更多的成本优势,会更加的抢占市场份额。
董事长李缜:不仅仅是锂资源的价格,包括镍钴资源的价格,都随着我们能力的提升,在不断地满足市场的需求。过去我们掌握不了的技术,今天我们可能在很短的时间获得的资源,变成我们的技术,这样我们就有前行的空间。汽车电动化对中国来讲是难得的机遇。上海汽车展都是纯电动汽车,如果我们在技术上再进一步,它会走的更快。
资源的无限性,比如磷酸铁锂电池的资源是无限可取的,无限循环的,磷酸铁锂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家都掌握了这个技术,都知道资源在什么地方都能拿到。
如果不把这些资源降下来的话,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没有未来的,储能技术也是没有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是慢慢地使我们的电池制造成本越来越低。另外一个层面是储能变成可能。
Q:国轩去库存是什么样的情况?
董事长李缜:我们去年年底都空掉了,我们也没有注册碳酸锂,因为我们在宜春今年已经投产过了1万吨,还有2.5万吨下个月就投产,所以我们到下个月的时候,我们的碳酸锂全部是自己供应给自己。
工研总院院长蔡毅:之所以没有存货,是因为我们在宜春有自产的能力,我们代购只是补充我们自产的不足,所以外购我们没有什么5年、10年的长单,外购只是缺多少买多少。我们不会积压大量的60万买一吨的量。
Q:新能源这个行业要开始出海,你们的哪些能力可以快速向海外移植,而哪些能力在移植的过程中会有困难和障碍?
工研总院院长蔡毅:这个问题我可以理解成我们在国内练的基本功,拿到海外哪些管用,哪些不管用。我们出去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就不仅是国内的竞争对手,更多的是LG、三星、SK这些韩国企业,我们现在要PK是韩国企业以及一些整车厂,像特斯拉。
对韩国企业我们非常有信心,我们在中国内卷的过程,已经联成金刚不坏之身,不管是成本控制,包括产线设备的制造厂家的生产能力,以及对设备控制的精度,都已经在国外有非常好的竞争能力。
Gotion Global副总裁陈瑞林:我们的产品设计能力、设备的集成能力,我们整套产线和系统的出口的能力,都是比较强的。哪些是我们需要提升的地方,第一海外和我们的标准不一样,美国要认证,欧洲有CE的认证,我们到海外还需要要了解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我们需要补课。我们优势大于我们要补课的地方,这点我们有充分的认知。
图片来源:国轩高科
Q:国轩在国际业务超过国内的很多同行,有哪些重要的能力、要素让你们可以比较顺利的在北美扎根落地?这些要素哪些是别人比较难复制的?
工研总院院长蔡毅:我们在美国已经有公司,从2015年开始,已经运营了七八年,这家公司在美国经营的范围又有一定的扩充,以前我们的经营范围是销售、研发,现在我们要把经营范围扩充到生产,相对来说比注册新的公司申请做制造、研发要容易的多。
董事长李缜:我现在在美国做两头,2015年开始做研发,做技术的进步。产品我们去年开始,今年我们在北美的出口预计超过5亿美金,产品也走向国际了。
我们把全球市场分成四个板块,除了中国板块以外,美洲市场在过去一年,他们销售的汽车大概在2000万辆左右,欧洲和非洲市场也是2000万辆左右,中国去年大概2800万辆。东南亚、南亚包括印度大概是1200万辆左右,全球市场大概八九千万辆。
未来中国的市场也会慢慢从2800万辆退到到2000万辆。过去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的60%,未来会退到20%-30%左右。
全球汽车电动化的进程都是要往前走的。美国市场、东南亚、南亚市场、欧洲市场、中国市场都差不多,如果我们只在中国发展,那就意味着我们丢掉了另外三个市场,如果我们想要有所作为,那这三个市场是不能丢的。
怎么走,我们要依赖于政府的支持,通过一带一路到南洋,到欧洲。有些其他情况,我们还要寻找新的路径,中国要走向国际化,走向强国,如果产品、资本、技术不能在全球布局,然度还是比较大的。我也坚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们的进程也会更快。
Q:对于利润不高的问题,国轩高科如何回应?
董事长李缜:我每年花很多钱给蔡院长(做研发),去年花了25亿。很多投资人讲,你老是这样没有利润怎么办?利润不高,股票是涨不起来的。如果要高点也比较简单,我就削减我们科研投入。我要协调5个亿的研发费用,我的利润不就增长5个亿。
但是事实还不行,因为没有技术的研究是不行的。
电池企业和其他企业不一样,它必须有技术的积累,而且是相当长的过程,即使我们走向国际,我们也会带一批好产品技术过去。
电池的核心技术,如果我们把电池技术放在100分来看,50分是材料科学,30分是电池制造技术,还有20分是产品技术。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创新,产品是工程。工程能力比较简单,整车企业都必须做工程化。
国轩的强项是两个基础(材料科学和数字科学),数字化解决智能制造的问题,走向市场的安全和运营保障的问题,也要包括未来电池都能够回收再循环的问题。材料科学研究会把电池未来的改变更快。
2009年做电池的大巴车是3.5吨,能量密度是90Wh/Kg。今年我们推出来230Wh/Kg的磷酸铁锂,到2026年我们会推出更高能量密度铁锂系列的电池出来。这样走向市场以后,它的成本就下来了。这些东西不是来源于电池制造技术,而是来源于材料科学。
卢森堡驻华大使俞博生赞扬了中国汽车品牌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并表示“中国智造”将为全球汽车市场提供新价值、新变局。6月2日,卢森堡驻华大使俞博生前往理想汽车北京研发总部进行交流访问。而在此前的5月18日,卢森堡驻华
能源转型决定了我们汽车用能就是汽车动力转型,虽然说新能源汽车对能源转型有一定的促进和拉动作用,但是决定因素还是能源转型,能源转型不能一蹴而就,化石能源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与新能源车共存。6月7日,"同行·善见·科学
近年来,比亚迪站在双碳风口,实现了厚积薄发的大发展,在长三角也迎来产业建设的爆发期,新建常州、合肥两大乘用车基地,以及淮安商用车基地,在多个城市配套核心零部件产业基地。6月6日,第五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在安徽合
贾跃亭以视频参会的形式“现身”6月15日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其身着黑色夹克,身后停放一辆刚刚展开交付的法拉第未来首款车型FF91。贾跃亭通过视频连线,称自家汽车品牌FF(法拉第未来)具有独一无二的竞争优
宾利此前曾计划于2025年上市他们旗下的首款电动汽车车型,但由于项目进展不及预期,这一时间已经被推迟到了2026年,但该车型仍然将于2025年亮相。近日,CNMO注意到,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消息,豪华汽车制造商宾利的首席执行官
在2022年,国轩高科研发投入费用达到24.16亿元,同比增长107.09%。在科研投入上,国轩高科已连续4年占营收比例超过10%,在电池行业中也位居前列。4月28日凌晨,国轩高科发布了2022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营收
为了缓解消费者的里程焦虑,政府和电动车生产企业都需要思考公共充电桩的建设问题。近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虞嘉怡副教授做了关于协同政府与电动车生产企业的公共充电桩建设研究,探讨了关于充电桩建设的问题。虞
在新能源汽车占据“双碳”高地的情形下,传统车企很被动——它们只能是在牌桌上喊“跟”,却没法来把牌桌当成自己的主场。“2023年还买燃油车,就好比1911年阉割入宫,1949年加入国军”这两年,踩踏燃油车俨然成了新风尚,“买燃
未来来看,随着整体的市场结构的逐步改善,推动县乡市场消费增长,推动整个公共交通不便的县乡市场实现新能源车普及是重大的市场机会,也是巨大的蓝海。5月7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新能源车市场与传统燃油车市场的重大差
从2021年开始,中国汽车出口发展态势良好,汽车出口已经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我国汽车出口量为107万辆,同比增长58.1%;日本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一直稳坐全球汽车出口第一的日本一季度汽车出
在2022年,国轩高科研发投入费用达到24.16亿元,同比增长107.09%。在科研投入上,国轩高科已连续4年占营收比例超过10%,在电池行业中也位居前列。4月28日凌晨,国轩高科发布了2022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营收